带上美丽心情 畅享万泉湖
——公司全体员工度假小记
距琼海市五十五公里,万泉湖坐落在雷公岭南麓的山区峡谷之中,是琼海、万宁、琼中三县市交界地带。从琼海市前往万泉湖的道路,真的可以说是“山路十八弯”,单单是这一点就足够折磨许多人从而勾起他们的征服欲望......
一路上,我们都很兴奋,经过三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目的地——牛路岭水电站。
下车,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不一样,跟以前完全不一样。“山清水秀”这一词用在这最恰当不过了。眼睛充满了绿色,空气里夹杂着淡淡的甜味,还有鸟儿在歌唱在飞翔。放眼望去,山中道路、房屋若隐若现;远处,群山连绵起伏,层峦叠翠。不得不让人好奇那边是什么地方,那里会有什么……
第二天清晨,在一阵阵清脆鸟叫声中清醒,收拾好帐篷。晨间在山顶上漫步,看着远处还没散尽的烟雾,等待早晨第一束曙光。吃完早餐集合,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在渡口坐上游船,开始了溯溪前的万泉湖观光。
眼前的湖面,波光粼粼。随着轰隆隆机器发动游船开始离开岸边,往深处开去。湖面热闹起来,微风夹杂着清甜的水气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坐在船里,看到大坝那不愿褪去的水位印痕,我们讨论着万泉湖在汛期会是什么样子。
据史料记载,牛路岭水电站的建设是从1976开始的,那个年代的大型工程建设模式与现在完全不同。由于工程机械严重短缺,绝大部分工作只能靠手工完成,因此,牛路岭建设需要大量工人。于是,大批干部、退伍军人、农民跋山涉水,从全岛各地来到牛路岭。据不完全统计,到1982年,参加建设的人超过10万之众,几乎海南每个市县都有人参加,堪称是举全岛之力。
水电站是老一辈们用心血和青春筑建而成的,它像是守卫的战士,巍巍屹立,牢不可破。二十多年来,水电站一直恩惠于这片土地的人们。
绕过一道弯,黄色的山丘映入眼帘,山丘上沟壑纵横,似乎是产生了进入到黄土高坡的幻觉。我问旁边的导游,是否之前下了很大的雨,冲刷了这里被破坏的土地。导游说在七八月份的时候,万泉湖进入汛期,那些小山丘是在汛期后留下的产物,刚才看到的大坝水位印痕就是很好的证明。
仔细观察,两岸的小山丘上除了一些青草外,还有很多形状各异的树根。黄土、沟壑、树根、小草似乎被雕刻而来,心中不禁暗暗赞叹大自然这神奇的手笔。从导游口中得知,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黄色土坡,是因为现在是退潮期的缘故。每次涨潮,湖水都涨到岸边的树木那么高。反之,现在岸上的土坡上露出一条条起伏相连的水痕分割线,由远及近,景色各异。
左弯右拐,只见岸边稀稀落落有些房屋,深山老林,我很疑惑为何还有人居住。询问导游才知道,这些是黎村苗寨,他们依靠种植槟榔、果树等生活。导游指着岸边的群山说:“你仔细看那些山坡,种植的都是一些像槟榔、荔枝等作物,同时,他们还在湖里打鱼,然后卖出去。”我看着岸边的那些小船,问道他们是否就是依靠那些小船只把作物送出去的,导游说以前有外面的商人进来收购,现在,他们每一家都至少有一架机动船,还有摩托车,所以基本上都是他们自己运输产品出去卖掉。他们外出的时候都会把摩托车放在船上。当我问起他们为何不搬出山外的时候,导游笑着说:“他们依靠土地在这里生活都很富有,搬出这里就没有土地可以给他们利用,况且,他们世代都居住在这里,已经习惯了。” 路途中,遇到一个驾着机动船的人,船头坐着一只黑色的小狗,他应该就是附近黎村苗寨的村民吧。看见他们,我禁不住想,住在这山清水秀的地方,的确是让人舍不得搬到那热闹喧哗的世界。这里天宽地广,确实值得留下、守护。
思绪飞扬,不知几时游船已经靠岸,人们纷纷下船,开始溯溪,寻找万泉河的源头之一。趟过一条小河,穿过一块玉米地,一平坦的大草地出现在眼前,心胸顿时开阔,还有非常漂亮的蝴蝶在飞舞,似乎进入了“桃花园”,又好像是融入了在电影里常见的那些宽广草地的情景。同事们都欢呼雀跃,争相拍照、合影。
走进森林,耳畔总是伴随着潺潺流水声,似乎是山的血液在流淌,形成了生命的音符。路边不时会出现一条条用小石块铺成的幽静小路,看不到尽头。脚下的树叶软绵绵的,倍感亲切。
上坡下坎,终于来到溪谷,同事们不禁停下脚步,等不及地去感受溪水带来的清凉与舒适。在导游的催促下,我们沿着溪流逆流而上,跨过光滑的巨大岩石,穿越急流,终于到达目的地——乳泉谷瀑布。
“哗哗哗”巨大的落水声传来,夹杂着同事们兴奋的尖叫声。待我到时,早到的同事已经在瀑布深潭里畅游,后来者也不甘示弱,迫不及待地跳下水中。站在瀑布下任河水落下来打在头上、肩上,让瀑布带走一身的疲惫,尽情地享受着溪水带来的畅快。一个个同事争相潜水,原来只为一睹水下五彩的小鱼儿。也许是我们的到来热闹了它们的家,小鱼儿忙碌穿梭,似乎在和我们一起畅游,一起嬉戏,一起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一路走来,惊喜不断。回去的路上,我落在队伍最后,和我同行最后的还有一个负责带路的小伙子。我很奇怪,问他:“怎么来的时候没见着你呢?”小伙子有点腼腆,笑着说:“我也是导游,是负责带路的,山里头的路我都比较熟。” 谈话中我依稀了解到,每次有团来这出游,都是一个导游负责前面带路讲解,另外一个则在末尾负责跟进,防止游客落单走失迷路。 那小伙子二十几岁出头,高高瘦瘦的,皮肤晒得黝黑,笑起来右边还有个小酒窝。我笑着问他:“看你蛮年轻的,当导游多久了?”小伙子走在我身后映着:“我从小就在这而长大,初中读完就没去上学了,每次跟着我堂姐(前头带路的美女导游)出来带队,久而久之也就成了半个导游了。”“有没有想过要出去找工作?”小伙子笑笑说:“刚才坐船来的时候你也看到岸上有好多户黎族人家,其实我家就在那一块。我对这儿很熟悉,也很喜欢。虽然山里头不像外面那么精彩,但这里山好水好空气好,更是我的家,我很喜欢现在的工作……”直至搭船上岸,走在岸变得陡梯上,我回头在人群里找寻小伙子的身影。他站在船头上,牵扶每一位游客上岸,露出一口好看的牙齿,和岸上的游客挥手道别。真挚淳朴的笑脸,就像这儿的清泉那么沁人身心。
回程的路上,心中总是疑问我们是否真正找到了源头。也许寻找源头只是一个理由,更为重要的是一路上感受着、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