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难以后,李光随高宗到了南方,先为秘书少监,又任江州知州。建炎三年(1130年),他在宣州知州任上,面对金兵大举南侵,采取了修缮城池、屯聚兵粮、组织“义社”等一系列保境安民的措施。
秦桧开始倡议和议,他建议撤掉河南守备,夺去诸将兵权,李光极力陈述其狼子野心,坚决认为:和谈不可依恃,守备不可撤除。他不仅毅然反对秦桧,还在高宗面前怒斥秦桧:“看秦桧的心意,是想堵塞蒙蔽陛下的耳目,盗弄国权,怀奸误国,不可不察。”这让秦桧大怒。
后来李光干脆请求罢职,并说:“臣与宰相争论,不可留任。”他先后九次上章请求,结果被撤除宰相职务,授任为资政殿学士、绍兴知府,改任提举临安洞霄宫。
绍兴十一年(1141年)冬,秦桧手下的御史中丞万俟卨弹劾李光,说他是一个“阴怀怨恨”的人,皇上信了,于是,将他贬职为建宁军节度副使,安置在藤州,从此,开始了他后半生长达近二十年岭南贬谪生涯。三年后,亦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李光被朝廷移置琼州。
去海南岛必须在雷州半岛船渡琼州海峡,交通非常不便。李光在渡琼州海峡时写道:“琼山万里乘风便,始觉惊涛异坦途”。他原以为琼山虽隔万里,只要乘风便可轻而易举地抵达,没想到到琼州海峡之中,方知道波涛如此险恶,远不如平坦道路好走。接着他写道“潮回齐唱发船歌,杳渺风帆去若梭。可是胸中未豪壮,更来沧海看鲸波?”前两句描写海船启航前后的生动场面,潮涨船浮,一齐开航,帆船顺风行得很快,一下子离海岸很远了。后两句转而反问自己:“为什么到南海来看鲸波?难道是自己没有雄心壮志了吗?”被贬谪的不平之情溢于言表。
往返海南岛途经雷州半岛之时,李光受到雷州当地官员的热情接待。在一个中秋之夜,李光佳节倍思亲,与友人对酒当歌,感慨万分:“海北与海南,各在天一方。我老归无期,两地遥相望。”这和当年苏东坡“何时得出此岛耶?”的感叹如出一辙。李光由已及人,浮想联翩,提出一个大胆设想,遂对海康太守王彦恭说:“愿子一咄嗟,跨空结飞梁。度此往来人,鱼盐变耕桑。”他多么希望在琼州海峡架起一座连接雷州半岛与海南的长桥,使人们来往便利,使琼州海峡两岸的经济得到发展,虽被贬谪南蛮之地,但忠良李光还是发出忧国忧民的肺腑之言。尽管李光的设想在宋代不可能实现,但这反映了琼州海峡两岸百姓千百年来的心愿。
琼州海峡
李光是南宋初期的大学者,也是苏东坡的铁杆粉丝。远谪南荒,人生遭遇与苏东坡有几分相似的李光,在海南以“追苏”作为心灵自我慰藉的“良方”。他在苏轼北归仙逝50年后登上了海南岛,便积极寻找东坡遗迹并整理收集,为东坡文化在海南的传承发展做出了无可比拟的贡献,而其第一处就是在如今的五公祠。
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三月,68岁的李光经长途跋涉到达琼州。刚到琼州不久,李光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探看东坡双泉。“金粟泉”与“洗心泉”二泉水,其实,是苏东坡当时勘探琼州府美舍河龙脉的两处“龙穴”之地。可惜,当时琼人不太懂风水,在苏轼离琼后,此双泉近于荒芜。李光来了之后,发现二泉之水“混而为一,非知水味者莫能辨也。……岁久浑泥泞” 于是,他作《琼州双泉记》进行详考,辨其源流,然后,他率众清理污秽杂草,使双泉恢复往日的水质和优美的环境,并专门作“双泉亭”以护之。可见,如果没有李光对双泉的文化注入与保护,就没有后来清代乾隆年间琼州知府叶汝兰于该泉遗址建“洗心轩”题写楹联以诗明志并作纪念之举,也就没有享誉“海南第一泉”的美誉。
其实,东坡“指凿双泉”时并没有命井名,而现在五公祠内最负盛名的“金粟”与“洗心”二泉名,则是最早见于李光的作品,可惜世人鲜为人知。李光在他的《戏作金粟汤赞》一诗中云:“我有一汤,香味胜粥。朝饮一杯,和气满腹。处处现身,是名金粟。”这就是“金粟泉”(又叫浮粟泉,因喷涌而出的泉水在水面形成的小泡形似粟粒漂浮而得名)命名的源头;诗中又云:“泉之泠泠兮以濯我缨,泉之湛湛兮以洗我心”,这也是“洗心泉”命名的来历。
琼州只是苏东坡路过之地,而儋州作为苏东坡居住3年的地方,留下了更多的东坡遗迹和故事。
绍兴二十年(1150)三月,李光刚到儋州,就和友人魏安石一道造访苏东坡居儋时与友人建起的载酒堂(今儋州东坡书院前身)。苏东坡北归后,昌化知军陈适对载酒堂进行修葺,并在堂内绘苏东坡像,人们常到载酒堂祭奠苏东坡。李光初次杖策到访载酒堂“缅怀苏东坡老”,写下了两首诗(今存一首),在诗中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无缘与苏东坡相会。后来,李光又多次与友人游览载酒堂,并赋诗咏怀。
苏东坡留下踪迹的清水池,也是李光常去的地方。清水池在儋州州城西北,池里种满荷花,苏东坡诗句:“城南有荒池,琐细谁复采。幽姿小芙蕖,香色独未改”,描写的正是清水池。昌化知军陈适挖浚并扩大了清水池,筑“宾燕堂”在池上。李光常于清水池与友人集会,饮酒作诗为乐。
李光在儋州还费尽心机搜集苏东坡留下的墨宝。有一次,李光获得苏东坡和陶渊明《始春怀古田》韵的《载酒堂》二诗手迹。其时“东坡真迹多为有力者取去,所存但摹本耳”,可谓千金难求其真本,尤令李光兴奋的是,此二诗不见于当时的苏东坡诗集中,极其珍贵。获此至宝,李光特地写了两首诗追和苏东坡原韵。
李光在儋州追随着苏东坡的足迹,提倡兴学教化文明。同时,他在儋州热心传播中原文化,提倡保护环境,书写碑记为儋州存史,留下了《迁建儋州学记》和《儋耳庙碑》两块极其珍贵的碑文。这两块碑记,是十分重要的文献,为后人了解儋州古代的学风和民俗,提供了宝贵的史料,为儋州的文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从上文的诸多诗词之中不难看出,李光不仅文采极佳,其心胸之旷达、品节之高雅更是难能可贵。清朝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得《庄简集》18卷。评价“其诗清简可爱,婉丽多姿。所上奏议剀切指陈,议论翔实,有裨国是。”可见若不是赶上最动乱的时代,若不是被东坡的光芒所掩盖,无论是作为臣子、诗人,或许像李光这样一个人,能够在历史上留下更多属于他自己的光彩。
也正是因为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提供了足够丰富的史料记载。让我们能够从一口泉水、一块碑文、一本旧书中去触摸那遥远的历史,让李光这个看起来略显“单薄”的抗金名臣形象,逐渐变得丰满起来。如今,贬谪文化已成海南文史研究领域的热点,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朋友走进五公祠等历史遗迹,去访胜怀古,瞻仰先贤,了解海南岛的由来。这个曾经的荒凉之地,如今已成为世界闻名、国人向往的国际旅游岛和自贸港。相信九百年前在渡过琼州海峡时发出“度此往来人,鱼盐变耕桑”感慨的李光,如有在天之灵,也会由衷的感到欣慰吧。
参考文章:
【1】揭开|李光贬琼州,将东坡遗迹“双泉”打造成海南第一泉始末——刚峰看世界
【2】儋州故事:南宋名臣李光曾经来过儋州,他很爱这个地方!——今日儋州报
【3】[儋州故事·人物]李光的居儋岁月——儋州诗人民政府网
【4】南宋大臣李光:首提修建琼州海峡大桥——湛江日报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