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www.hrgjwh.com www.hnyzk.com
您当前所在位置:华人国际 >> 详细信息

详细信息Information

  • “疫化”旅游时代:被困住的年轻人都去了哪?
  • 上传时间:2022-04-18 16:13:36 浏览次数:1741
  • 2022年04月18日 10:46     来源:中国网

    本是踏春好时节,却盼归来是绿码。

    绿色,是2022年人们最“想看到”的颜色,是“自由者的通行证”。以前的人为情所困,用旅行来实现救赎,如今的人为“情”所困,物质需求要靠“囤”解决,仰望*空,让人唯恐避之不及,旅游作为一种精神需求,该排在第几?

    清明已过,“春天”真的会到来吗?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数据显示,2022年清明节3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7541.9万人次,同比减少26.2%,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8.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87.8亿元,同比减少30.9%,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39.2%。

    据国家卫健委4月8日通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1540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2561例,上海累计超过15万。

    一向冰冷的数据,随时变动,“魔幻之春”正在上演——有的人被堵在踏青的路上,进退不得;有的人被附上黄码,寸步难行;有的人选择“躺平”在家,却不忘“云旅游”。

    我们,每一个亲历者,都无法独善其身。

    “求救”声淹没了精致下午茶,“全员核酸”早已不再稀奇,报复性的城市“逃离”,可能会兑换14+7天的“隔离”,疫情常态化已经像口罩一样,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一场疫情,不可否认地成为了中国旅游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节点。

    面对“疫化”程度不断加剧,年轻人的旅游需求不减反增,旅游的年轻人、年轻的旅游人,要何去何从?

     

    .“回归自然”

    不是人选择了自然,而是自然选择了接纳人。

    当生活半径不断缩短,出行选择不断被堵,人们会自然而然地倾向于去人少、树多、空气好的地方“喘口气”,可是人的选择总是类似的,2020年由此成为了国内“露营元年”,小众旅行成为了火热项目,直到如今。

    根据《2022新旅游消费趋势报告》显示,近60%的Z世代年轻人将“自然风光”作为最喜欢的旅游目的地。

    根据《2022清明假期旅行消费数据报告》显示,清明前后,全国“露营”的搜索量环比上涨98%,杭州、广州、北京、重庆和武汉,成为露营爱好者最关注的城市。

    山坡上、绿林间、公园里,五彩斑斓的帐篷扎营过夜,敏锐的企业家最先看到了露营营地的未来。在2020年,市场规模为168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2%;相关企业数量达8315家,较上年同比增长200.8%。

    又过一年,我国露营营地全面进入“爆发期”。2021年市场规模已经扩张到299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78%;相关企业数量约为17579家,较上年同比增长111.4%。

    然而,面对规模和需求“双增长”的消费群体,有限的“绿色空间”能否满足人们对于“精致露营”的美好想象,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内露营政策能否完善,管理和服务体系能否健全?

    二是对于露营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否具备?不管是消费者和商家,防范、管控和自救多方面能力综合提高,才能避免营地救援事件的频频发生;

    最重要的还是“人才”。当“露营+”成为趋势,相关的露营导师和露营人是否具备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营地课程是否能具有“+研学”“+体育”等的实际含金量。

     

    .回归家庭

    “家人”在的地方就是家,暂时换个“房子”,也算是一种旅游。

    “熔断”在前,“双减”在后,居家行动或者举家出游,已经成为“疫化”旅游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

    根据《2022春节民宿消费报告》显示,春节期间总订单量达到2021春节假期的1.5倍,“本地人游本地”特征明显;全国乡村民宿订单量同比增长40%。

    全家度假作为春节旅游市场的主力军,民宿已经被人们选择房型时的“心头好”,全家出行的民宿房型订单量环比1月增长近八成。而又兼顾离家近、有美境等客观要求,又满足有特色、有服务等品质需求,乡村民宿顺理成章地荣登为成为80、90后,甚至是00后的首选。

    尤其是清明节,作为二十四节之一,不仅是踏春节,更是祭祖节。亲子游、周边游等微度假,让民宿市场“一屋难求”。

    清明假期,00后出游人群占比超过了15%;女性出行占比过半。

    作为家庭顶梁柱,80后关注的是亲子游,于是一家三口,甚至三代同游,成为群体画像;90后游客和00后,更倾向于“自我式旅游”,所以更容易“说走就走”,这也是“年轻人”的内部划分标准,26%的Z世代在住宿方面花费最多。

    当然,对于“朋友就是家人”的当代年轻人,呼朋唤友,齐聚一屋,追忆大学宿舍的兄弟情谊,“电竞酒店”成为年轻人关注度最高的关键词,清明节搜索量环比上涨84%。

    区别于“景区打卡式旅游”,度假时代的人们更关注精神如何满足。比如,“我是否能有个零压空间?”“我的有限时间将和谁度过?”。实事求是地说,一心要离开家的“脚步”,总是因为选择太多、借口太多,家人不一定排在首位。

    而在“疫化”旅游时代,故乡不是想回就能回,家人更不是想见就能见,被困住的“脚步”更愿意关注当下,于是,传统中国人将“归根”情结付诸于“归宿”这一旅游行为。

     

    .回归传统文化

    当年轻人以新视角回看历史,文化也正在以新面貌敞开怀抱,旅游才能借势新国潮,破圈而出。

    冬奥会闭幕式上“二十四节气”亮相,燃爆了年轻人的文化自信,这是对自然和秩序感的回归;前有鸿星尔克,后有蜂花、白象,国民品牌被抢成了香饽饽,年轻人用国货,不是因为图便宜,而是一种被唤醒的民族荣耀感。

    在这场传统文化的“苏醒”中,文化和旅游是最为重要的发生场景,传统文化和年轻人,构成了一种互生共促的双向选择。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66%的汉服消费者购买场景驱动主要为日常游玩、旅途场景,其次为民俗活动穿着和拍摄古风造型写真场景,分别占消费者人群比重为27%和26%。

    全国各地花朝节上,传统旅游景区为年轻人营造了“汉服+山水”的沉浸式体验场景,年轻人穿汉服出街,身体力行地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彰显对国潮新时尚的高品质追求。各地“汉服赏花”的在线内容量,较三月初上涨近60%。

    同样是在“衣”上玩出花,“潮玩”则是为文化披上了一层高颜值外衣。

    在盲盒的加持下,博物馆里一成不变的文物破“土”而出,从故宫推出的故宫猫盲盒,到河南博物馆考古盲盒、三星堆青铜盲盒,再到敦煌研究院推出的“天龙八部”盲盒,这些说得出的历史、摸不着的文化摇身一变,成了年轻人爱不释手的爆款玩偶。

    国潮,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加速器,以强有力的文化粘性和亲切感,开创了一种集故事、场景、趣味性、文化价值于一身的消费空间。

    而被称为“国潮风”的这一文化现象,“风”过能否留痕?

    这一波“潮”,在起承转合的文化变现过程中,不会无休止地升温,那么,旅游目的地要如何避免“水过地皮湿”的结局?

    2021年,河南凭借《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流量红利,成为“国潮”最大收益省,如果没有“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等旅游项目为“这场风”实现体验升级,“视频打卡”如何转化为“在地刷卡”?河南又如何在“五一”旅游收入上,再创293亿元的历史新高?

    年轻人一直有,玩法一直更新,传统文化才会“更年轻”。

     

    .回归“我是谁”

    年轻人的“两幅面孔”,本质是一种身份认同。

    在职场里,Z世代会被人批评“不靠谱”,因为他们的领导无法理解“拒绝加班,从00后做起”“35要带薪退休”的工作态度。

    与此同时,在医疗、消防等一线行业,在国际性运动赛场上,冲锋陷阵的也是这代人。

    前有易烊千玺成为丹麦的国家旅游形象代言人,后有“甜野男孩”丁真为家乡代言,今年一开年,张子枫成为同程旅游新一代形象代言人。

    有人说Z世代“幼稚”,也有人说他们过于“早熟”。

    毕竟,80后眼里的这群“孩子”,生下来就在学习如何处理繁杂的信息,而不是像他们父母首先要建立获取信息的渠道。处于同一个网络时代,年轻人渠道多、时间多、好奇心重、好学心盛,一人可以玩转微博、抖音、B站、小红书等多个新媒体平台,甚至把它们当作一条完备的旅游供应链,实现了消费闭环。

    不管是成为一个“躺平”“摆烂”的人,还是在滑雪板上、高空跳伞下成为一个冒险主义者,他们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为自己的兴趣付费,这一代年轻人更愿践行“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处事态度,是典型的新“悦己”主义。

    关于社交,年轻人在虚拟和现实之间,判若两人。

    “社交恐惧症”和“社交牛叉症”,也是最近才兴起的,随后又有了更加贴切的形容词——“社交牛杂症”。

    在什么样的场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两幅面孔”变换自如,好像是与生俱来的生存技能。“圈层文化”成了一种身份标签,相同兴趣的人总能因为一个特征打开话匣子,而面对壁垒外的人,一副“生人勿近”的面孔,好像在告诉你“我们的圈子,你别硬融”。

    一些年轻人奔波于各个网红打卡地之间,将社交流量转换为旅游经费,从而带动屏幕另一端的大批年轻人,成为“闪游族”;还有一些年轻人区别于走马观花式“打卡”,而以打通某一系列“关卡”为乐趣,以此获得成就感。

    两个“卡”的共同点是,联手打造了抖音上数亿流量的城市群和景点群,从而诞生出五花八门的“年度必去打卡地”“年度必吃餐厅”“情侣热门打卡地”等旅游榜单。

     

    .回归“好内容”

    始于颜值,陷于品质,忠于内容。

    人,是视觉系动物,要看见美、享受美,更想让别人看到“美”。

    “野生营地”到“旅宿新风”,从“原乡山水”到“城市漫步”,从实景主题乐园到沉浸式戏剧体验,“好看、好炫、能po图”,成为最原始、最奏效的旅游驱动力,这就是当代盛行的“颜值经济”。

    各大平台上伪“旅行家、美食家、文艺家”层出不穷,靠着化腐朽为神奇的p图技术,将“颜值经济”变成了“滤镜经济”。年轻消费者被割韭菜后,再也不愿当冤大头。

    于是,这些活在氛围感泡沫里的网红景区,终究被现实和差评反噬。

    对于“饭圈儿”来说,“爱豆”才是源动力,不管目的地如何、在哪,只要爱豆在,粉丝就在。于是,因为演唱会、音乐节、COS展、戏剧节而带火的旅游城市,不在少数。这是“粉丝经济”在旅游圈的成功试水。

    然而,追星也有“塌房”风险,有时不如“自己当明星”来得有趣。

    2021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显示,2021年国内剧本杀市场规模超过150亿元,消费者规模或达941万,超七成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群,超四成用户消费频次在一周一次及以上。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鼓励沉浸式体验与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旅游景区等相结合”;近日,文旅部等五个部门发布“关于规范剧本娱乐经营活动征求社会意见”的通知,是首个全国层面的剧本杀、密室逃脱管理规范,明确整顿“不良剧本”,为“好内容”预先划线。

    旅游场景的快速更迭,让人难免产生一种错觉——这个赛道“玩坏了”,我们总会在下个时代里找到解决办法。

    于是,“元宇宙”以“万金油”的姿态,出现在年轻人的话题里,“圈地、买币”,成为新时空里权利的象征,社交、游戏、办公、会展等功能已经被逐一实现。

    对于“疫化”时代而言,“元宇宙旅游”听起来,好像是一个不错的避风港。

    可是对于旅游而言,“元宇宙”和VR看博物馆、数字化旅游相比,本质区别是什么?如果技术革新,真的能代替人与自然的真实触感,那么潮涨潮汐、四季轮转的意义是什么?如果没有滚滚而来的历史文化做内容铺垫,“元宇宙旅游”和一支断了电的吹风机,又有什么不同?

    “春天”真的会来么?

    只要有你在,春天一定会来。

     

    Copyright © 海南华人国际文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海府路169号(五公祠小红楼) 邮编571199电话:0898-68557653 传真:0898-68557653 技术支持:中企在线 琼ICP备10201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