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04日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对于企业家来说,文化产业泥水匠定律一方面说的是一个文化企业(人才)的天花板,另一方面说大企业和小企业的本质区别。
大家知道,上市公司有一个板块叫做新三板,新三板面临着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政策问题,它的流动性很差,就是买卖股票的人很少,流动性很差,股票价值就不高,股票也很难增值。第二个是上新三板的公司,除了几个投资公司之外基本上没有成长性,企业难以成长,就是它每年的营业额和规模增加不了多少,业务不可能用乘法,只能用加法(而且是有限的加法),也就是像泥水匠不可能做大业务一样。
那么,什么是泥水匠定律呢?乡下有一个专门给人盖房子的师傅,这个师傅我们叫泥水匠,师傅带徒弟,徒弟也是泥水匠,我们现在假设师傅级的泥水匠一年能盖多少套房子能赚多少钱?他必须盖完这一套才能够去盖下一套对不对,一年速度快的话盖的很多,假定他一年能够盖十二栋,一个月盖一栋,一年是不是就赚这十二栋房子的钱,第二年能不能赚得更多?不行!他是怎么盖房子的?他靠什么本事把房子给盖出来?他只能靠直觉,所谓的目测,加上当徒弟的时候从别人那儿学来一点经验。换句话说,这个人很聪明,学得很快,但是他学的东西都不是知识,都是经验,对不对?经验加直觉,往下做这个房子盖多少层你敢住?盖三层,最多盖四层,再往上盖就很危险了,如果有人要他再盖高他也盖不了,像我们北大这种大楼他也盖不了。这样一来,比如说他来到大城市变成一个房地产开发商,或者是工程的承包商,他也做不了,那他想赚大钱怎么办?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自己重新去学怎么盖房子,一个是找人来帮他盖房子,他自己当公司老板,不要做具体的业务,只有这两种办法,两者择其一,或者两者一起也行,总之他要抛弃原有的模式才能盖大楼,才能做成大的公司。
在座各位有没有想这个案例的价值,这意味着做大公司不是从小做起,做大公司的方法区别于做小公司的方法,完全不是同一种方法,不是我努力从小做以后就能做大了,你做小的办法就是永远做不了大的,做小和做大是两种做法,明白这个意思吗?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上千万的中小企业不可能成长为大企业。除非,像我刚才说了,要么改造自己的做法,要么找人来帮他找新的做法。
为什么新三板的文化企业成长不起来呢?因为新三板的公司大多数都是定制型业务的公司,业务和老板的情况都和泥水匠一样,项目都不是可复制的公司。所谓定制型的业务就是老板出面把项目拿下来,然后老板要盯住,然后对方要请老板去汇报,总之老板就要一直盯着,一个老板最多盯几个项目,对不对?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很重要的结论,凡是老板每一个业务都要他自己从头盯到尾的,他的公司肯定做不大,对不对?可以说老板去拿项目,剩下的交给其他人来实施就可以了,你可以拿一大堆项目,如果拿项目需要你,中间汇报也要你,最后汇报也要你,修改也要你,这个肯定是做不大的。我们中国为什么有那么多艺术培训的公司,加起来的产业规模很大,但是没人能够做大,因为每个人都是做一个公司,既要当校长,又要当班主任,又要当管理者,如果开第二个班会更忙,开第二个公司更没辙了。就是说,凡是需要老板盯着每一项业务的,肯定做不大。
因此,做老板的抽象问题就是要琢磨出一套能够复制的办法,如果你不能复制的话,那就说明这项业务在你解决生存问题的时候可做,当你想成长的时候必须把它抛弃掉(商业模式升级)。新三板公司那些人其实都是非常能干的人,只是模式很多都是属于个别定制型的,从政府拿资源,或者做咨询,每一个都不一样。
泥水匠定律告诉我们,除非改变做法,否则做不了大企业,做大企业的方法不是你努力的结果,是方法选择的结果,你选择了不同的模式才会有大企业的结构。大企业是一种结构,小企业也是一种结构,小企业这种结构只能做小,大企业结构才能做大。所以,你要知道让泥水匠做大企业的话,你要能盖大楼才能做大项目,盖大楼首先你要有知识而不是只有经验和直觉。
泥水匠定律的另一面就是告诉我们大企业和小企业的模式和架构方法不一样,要求我们重视企业经营机制、项目模式、人才的转型升级。做大企业不是靠拼、靠熬夜、靠执行,而是靠知识、靠战略、靠商业模式、靠业务模式复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