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2日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8年,中国旅游业仍然保持着旺盛的需求,在全域旅游下更加聚焦融合发展,旅游与文化、创意、科技等领域的创新结合备受关注。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28.2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4%;旅游收入2.4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入出境旅游总人数1.41亿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6.9%。
尽管市场呈现出繁荣态势,但在全域旅游下旅游投资有哪些机遇与挑战?
四大因素带来利好
从现阶段旅游投资利好因素来说,不论是政策还是市场,对于旅游投资发展还是友好的,可以从4个方面来看。
多项政策利好促进旅游投资发展。近年来,国务院以及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全域旅游、促进旅游投资的政策文件。今年3月,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职责整合,组建了文化和旅游部,诗与远方走到一起,在旅游投资政策制定方面,文化和旅游部将在政府体系内有更大的话语权。
旅游市场整体向好,发展态势火热。目前来看,在中国整体经济下行压力下,旅游业的表现可谓可圈可点。从近5年来看,国内旅游市场的游客人数以及旅游收入,都呈现出两位数的增长,但旅游市场仍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2017年中国人平均出行3.7次,远低于欧洲人的6次、美国人的7次,还有很大潜力可挖掘。
大数据显示旅游投资区域向好。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6年,我国旅游业完成投资额年均增幅高于45%,直接表现出国内资本对旅游业的看好。从资金流向来看,前3名分别是景区、主题公园和特色小镇。根据我国游客的消费模式看,未来景区的投资量将长期占据榜首。
经济发展促使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中国旅游市场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型升级,为旅游投资的多元化提供了机遇。相关研究表明,如果人均GDP在3000美元以下,观光游将处于主导,达到3000美元以上,就会逐步触发休闲与度假游的需求,而中国早在2008年就达到了这个水平,经过10年发展,目前中国人均GDP已超过8800美元,市场前景广阔。
三大现状制约发展
尽管有着种种利好因素,但中国旅游投资仍面临不少阻力。第一层阻力就是来自政策风险的不确定性。尽管现阶段针对于旅游市场的政策已经越来越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文化和旅游部组建后,短期将出现相关政策梳理与优化,对企业来说,旅游投资近年来的惯性将出现调整适应期;二是近年来党中央对精神文明建设非常重视,生态红线划定刻不容缓,客观上对旅游投资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经济转向带来的隐忧,如主题公园供地问题、金融收紧等问题。
旅游投资面临的第二层制约来自金融压力。近两年一直都在说旅游行业遭遇了资本寒冬,随着融资环境的变化,银行融资越来越困难,而且融资成本越来越高。
一方面,从债市融资看,典型的事例就是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园林”),作为文旅板块知名的上市公司,东方园林发行债券失利,体现出包括旅游投资在内的整个融资市场趋冷。近期河南洛阳的5A级景区龙潭大峡谷也由于资金链断裂而破产。另一方面,国家监管层对经济发展有去杠杆的定位。不管对地方政府来说,还是对国企或者民营企业来说,都有长期去杠杆的过程,这对民营企业造成的压力尤其明显,如近年来万达集团在文旅方面的投资表现就是一个例子。
第三层制约则来自于地方政府与投资开发商的博弈。在投资合作过程中,政府、投资商、消费者三者是相互依存的,但政府跟投资商在对项目的心态上肯定不完全一样,尤其是在全域旅游的推动下,政府想的是一揽子做大做强,而对于企业来说,终极目的还是要实现盈利。
由于旅游项目投资往往回报周期很长,投资回报利润也许还不高,可前期投入却非常大,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投资失误、亏损,所以当企业与政府合作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矛盾,合作也会是一个双方博弈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