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8日 07:42 来源: 光明日报 李慧
原标题:经济转型 文化先行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5年中国经济发展任务进行了新的全面部署,会议全面定义了中国“经济新常态”,强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和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达的大逻辑”。
在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如何适应新常态,在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过程中,文化产业应有怎样的责任和担当,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目前,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在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的前提下,人力资本质量与技术进步、创新驱动将取代廉价劳动力和要素规模驱动而成为经济的新引擎。特别是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增强,经济将逐渐转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方式上来。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离不开新的增长点,经济的转型升级,离不开创新驱动。这不仅对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更让文化产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文化产业应从三个方面发力。
首先,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可以提升其产品的附加值,为经济转型提供源泉和动力。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成为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的重要抓手和动力。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是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影响力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04年的3100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8万亿元,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23%。根据最新的统计,文化产业对今年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率有望超过5.5%。
其次,文化产业要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型经济时代,竞争要素将会发生改变,生产方式和企业间的竞争方式也随之转变。创新驱动型经济时代,推动经济增长的先导性因素不再是技术也不是信息,而是创新和创意,而这使得人才获得了空前重要的战略地位。
为了吸引创意人才的到来,很多发达国家都调整了政策,推行制度创新,加大对创意人才的培养及引进,加速了创意人才的集聚。例如美国硅谷,古板的中国人和保守的印度人一旦定居下来,就创意十足。硅谷之所以每隔几年,就出现一家如微软、苹果这样世界级的企业,都得益于创意性环境和创新性文化,当然,也更受益于创意经济对资源吸附能力的巨大激励。
然而,纵观整个文化产业发展历程可以看到,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时间较短,产业发展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在认识层面,对于文化产业在经济转型发展中承担的责任和作用,对于文化产业自身转型升级的思考依然还不到位;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对创意的价值和理解、对创新人才的重视和培育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最后,文化产业要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文化资源和智力支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及国家“十二五”规划都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这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战略目标。然而,要实现这样一个战略目标,依然面临巨大的压力。
按照普遍规律,一个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一产业占GDP的比例应达到5%左右。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所预测的目标,到2015年我国GDP的总量将超过55万亿元,按照5%的比例计算,文化产业增加值应达到3万亿元以上。而统计显示,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18071亿元,占当年GDP的3.48%。目前,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大约在10%到12%,美国则高达25%。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吹响了经济转型升级的号角,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设文化强国迎来新的政策空间。要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建立让创意引领经济的文化系统和产业系统,真正把创意产业培育成经济发展的新亮点;要培育文化产业中的骨干企业,培育战略投资者,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要通过文化贸易和文化对外投资的方式开拓国际市场,用科技的力量、创意的力量推动文化产业本身的转型升级;要创造让领军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和氛围,用创意引领经济转型发展,推动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完美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