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www.hrgjwh.com www.hnyzk.com
您当前所在位置:华人国际 >> 详细信息

详细信息Information

  • 《创意经济报告特别版》发布 诠释拓展本土发展新路径
  • 上传时间:2014-06-06 16:11:36 浏览次数:4969
  • 2014年06月05日 09:3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5日讯(记者 成琪)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牵头编制的《创意经济报告特别版》日前在京发布,本报告是最新一部《创意经济报告》,其主题是“拓展本土发展路径”。
      

        从本次报告中披露的数字看,当前,国际创意经济依然快速发展,创意经济继续在在创造收入、创造就业机会和出口收入方面成果卓著,显示出更加强劲的发展驱动力。报告援引联合国贸发会议2013年5月公布的数据:2011年世界创意商品和服务贸易总额达到创纪录的6240亿美元,在2002年至2011年间增长了一倍有余。在这期间,创意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8.8%。发展中国家创意商品的出口增长势头则更为强劲,同期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2.1%。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国际研究部主任意娜博士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创意经济报告》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而其中中国作为这一群体的排头兵,在报告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今年以来,我国密集推出了一系列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文化产业显示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新趋势,这份报告中的观点、方法、案例对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创意经济带来的效益无法单独用市场价格衡量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早在《2008创意经济报告》就明确提出,“创意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范式正在兴起,它把经济和文化联系在一起,在宏观和微观水平上包容了经济、文化、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对新范式而言最有影响力的事实是:创意、知识和信息日益成为全球化世界中推动经济增长和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意娜认为,本次《创意经济报告特别版》最大特点是将分析的重点进一步从偏重“市场驱动”的方法转向经济分析以外的诸多道德和政治问题,以期更加全面地反映创意和文化对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报告为此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比如说,报告指出,“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在运行和组织方式上同一般的经济和工业模式存在诸多相悖之处。创意产品和文化产品具有大多数其他产品不具备的象征性成分和意识形态成分”,创意产业“更加环保,多集中于大型都市区,所聘员工多为高技能人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非正式文化系统、程序和制度”。报告认为,创意经济带来的效益无法单独用市场价格去衡量,但这些效益却能确立其产生和聚集地的文化特征,从而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升当地的形象和声誉。为此,报告建议对创意经济做全新的评估。   
      

        将文化产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因素,兼顾正式和非正式文化系统,经济的和非经济的文化领域,实行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建设的“统筹兼顾”,实际上正是我国新时期以来改革发展的主线,中国的经验实际上具有国际意义。
      

        意娜指出,首先,我国既强调发展“消费性服务”功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也强调发展“生产性服务”功能,推动文化创意和国民经济相关行业融合发展,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在推动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杠杆作用;其次,我国强调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服务“两轮驱动”,兼顾了“市场化”因素和“非市场化”因素的作用,发挥了文化在改善生活环境、“提升当地形象和声誉”的作用;第三,我国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大力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丰厚的地区大力度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为完善地方社区“文化记忆”,活化民族民间文化传统做出了系统的尝试和实验。作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典范,中国的探索值得总结。
      

        “纵向分析”转向“全球-地方”模型分析
      

        本次《创意经济报告特别版》的第二个特点是将分析重点从国家层面转向地区、城市、社区层面,将分析方法从在国际层面上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转型国家”做纵向切分和比较分析,转向在“全球”和“地方”这一对基本逻辑基础上对多元化发展路径的具体分析。
      

        在意娜看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一样,有极强的地方创新色彩。从体制上看,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主要在“中央”和“地方”两个主要层级上展开,在重大产业发展战略上常常是中央政府确定大政方针后,地方根据财政能力决定具体实施办法。在发展过程中,地方之间也有很强的学习和竞争机制。中国的这种现代化发展可以看作是市场主体和地方行政主体的“双重竞争”模式,在人类历史上几乎绝无仅有。
      

        这种发展模式客观上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持续保持高速发展的主因,也将为走向后工业社会的中国开辟地方多元发展的战略路径。正如报告中举出的那些中国城市发展的成功案例,中国的城市正在成为全球瞩目的“创意场”和“试验场”。可以想见,当单纯的工业化目标被超越,地方政府被解除了“GDP”衡量指标的紧箍咒,地域性文化资源和社区文化传统(所谓“非遗”)成为新的发展源泉的时候,中国的发展将会呈现出何等绚烂多样的色彩!近年来蓬勃兴起的西部“特色文化产业”不是已经向我们昭示了这一发展前景吗?
       

        创意经济在发达国家呈现不同的越界扩容与转型升级
      

        意娜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当前最值得关注的发展趋势是,创意经济在发达国家呈现不同的越界扩容与转型升级。英国作为老牌创意产业国家,创意产业已经占了整个经济的十分之一(9.7%),它提供了超过250万个工作岗位,这在英国比金融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就业岗位要多,从业人员人数增长速度是全部劳动力增速的四倍。
      

        英国的创意产业一直是其他国家研究和学习的主要对象,但在今年4月,英国一家独立的创新基金会发布了《创意经济宣言》(A Manifesto for the Creative Economy),指出英国原有的创意产业的定义、相关政策和经营模式已经有些过时了,跟不上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报告建议英国政府重新定义创意产业,将定义简化为“专门使用创意才能实现商业目的的部门”并且扩大分类;还建议开放互联网,并且在教育方面加强数字技术的普及,在税收等政策方面鼓励创新。
      

        不只是英国,那些创意产业起步比较早的国家,比如澳大利亚、美国等都将更多的研究目光投入到数字化和社交媒体中,继续保持创意产业在本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值、对外贸易和高收入创意人才数量的领先地位。美国将创意产业称为版权产业,2010年占国民生产总值6.4%,提供510万个就业机会,并且比其他劳动人口的平均收入高27%,尤其是出口总值达到1340亿美元,远远高于航空业、汽车制造业和农业。
      

        欧盟2011年启动了“创意欧洲”计划,从2014年起支持欧盟的文化与创意产业发展,其目的也正是为了帮助文化与创意部门在“数字时代”和全球化背景下获得更多的机会,并且协助欧盟的“欧洲2020”十年发展计划,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就业和社会凝聚力的增长。
      

        意大利称得上是“以文化产业为发展传统的国家”,近几年的做法也可圈可点。2009年意大利发布了《创意白皮书》,梳理了创意产业的“意大利模式”,而实际上只是梳理了包括时尚产业、“味道产业”等意大利特色产业在内的城镇化与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
      

        意娜认为,发达国家的情况说明,创意经济在升级且变得日益多元化,社会性因素正在凸显。传统的文化领域通过相互联结而灵活的网络生产服务系统得以扩展运行,涵盖了整个价值链,渗透到全部生活世界。如今,创意经济深受日益强大的社会网络的影响。新工具如博客、互联网论坛、维基百科等促进了创意人士、创意作品、创意场所之间的连接与合作。在创意经济中谁是利益相关者,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创意产业与经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如何,更好地了解这些问题对于制定实用性政策至关重要。政策的关键目标要具体而不能宽泛,领导者不能自上而下拍脑袋决策,而是要考虑到涉及各利益相关者的所有权和合作伙伴关系,这些利益相关者来自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艺术家群体和市民社会。更具包容性和灵活性的方案会促进有效和创新措施的形成,使创意经济具有新的活力。

    Copyright © 海南华人国际文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海府路169号(五公祠小红楼) 邮编571199电话:0898-68557653 传真:0898-68557653 技术支持:中企在线 琼ICP备10201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