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11日 09:29 来源: 国际商报 刘昕
“走出去”这个词,对于中国众多的艺术院团来说都不陌生。随着信息逐步透明和认知日渐理性,公众对于热闹的海外演出场面背后有多少票房“含金量”的追问,多少点中了演出圈内人的尴尬与酸楚。
不过,这样的境况正在发生变化。近两年,中国演艺机构“走出去”的路径正在增多,且行且学习的文化企业通过与国际大牌演艺贸易商合作,正“走”向国际市场前沿
3月17日国务院发文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国家层面明确态度支持演出企业“走出去”,在许多演出类文化企业看来,这既是“定心丸”也是“暖心宝”。
中西合璧不易
功夫、杂技、剪纸、灯笼……这些有着浓郁中国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民营演出联盟的推动下,去年在美国亚特兰大等地展演了200多场,反响颇好。今年,他们还计划把这些节目带到美国洛杉矶、旧金山等更多城市。
谈到其中经验,中国民营演出联盟副主席兼秘书长郝涛认为,既有这些年中国文化产品越来越受到国家层面重视,及不断尝试的铺垫积累,也有中国文化产业人不断发现和创新的探索。“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在许多国外观众眼中是神秘的,他们也很向往,但中西方文明迥然不同,只有理解了,两者才能互相欣赏,‘走出去’才有根基。”在把一些优秀剧目推广出去的过程中,郝涛发现,保留自己文化产品的精髓固然重要,但要让国外观众接受,还需要融入西方观众感兴趣的元素。“市场需要培育,文化产品也需要创新融通。”《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将加大财税支持、强化金融服务等政策措施,在完善服务保障方面,明确要“减少对文化出口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手续,缩短时限”,郝涛认为这对演出企业而言是极大的利好,“让演出企业‘走出去’道路更畅通”。
记者了解到,即将于5月28日开幕的京交会加重了文化板块内容,将邀请美国文化交流集团、意大利实验剧团、香港英皇娱乐集团、台湾演艺总工会等演艺服务买家参会。
创新行进更远
2013年11月22日,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与美国国际管理艺术集团举行签约仪式,共同投资成立中美环球演艺股份有限公司。
与中国杂技团有限公司、天创国际演艺制作交流有限公司等共同入选“2013~2014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是中国唯一拥有全球演出业务和艺术展览业务的企业集团,演出网络覆盖全球五大洲近50个国家的300多座城市,全球年度观众超1000万人次。
“一直以来,我国演艺产品登陆海外,多选择全面依赖国外演出商的方式进行,接触不到终端消费者,就无法从根本上掌握市场,形成不了核心竞争力。”成立合资公司,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宇看中的是“可以在世界演艺之都纽约、在北美市场更有效地进行本土化运作,逐渐从依靠当地演出商模式,转为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的模式。”
记者发现,《意见》鼓励和支持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种所有制文化企业从事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经营的对外文化贸易业务,并享有同等待遇。这意味着,今后例如中国对外文化集团这样的国际合作,将在文化贸易中越来越广泛,而演出类企业“走出去”的样式也将百花齐放。
从去年11月起,中国杂技团与美国零凌马戏团合作,派出《俏花旦·空竹》和《圣斗·地圈》两个节目前往美国演出,预计在两年时间内将演出800余场,合同签约金额为1000万元人民币。尽管单场收入不高,但其中有“走出去”的另一笔账。
中杂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明确提出了新的合作要求——演出中必须凸显中国杂技团的品牌,即演出中从服装、音乐到节目设计,都必须是中杂的原版节目,节目单上也必须单独标明是中国杂技团的演出。通过这一方式,中国文化品牌的独立性得到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