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12日 07:38 来源: 中国文化报 苏丹丹
时下,互联网的影响已经深入到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各个行业门类,一些传统的文化行业受到了很大冲击。但是在带来冲击的同时,互联网也为文化产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金融业等行业对文化产业的渗透,文化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受到大家越来越多的关注。1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专门提出了要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各行业门类之间、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日前,北京市文资办和光明日报社在北京联合举办了“深度融合:文化产业的二次腾飞——文化产业领军人才研讨会”,与会代表就“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企业的融资之道”“创意设计助推产业转型”3个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并提出建议与对策。
互联网时代是挑战也是机遇
关于正在迅速成长中的互联网,有这样一种说法:“未来世界上可能只有两种公司,一种是互联网公司,另一种是使用互联网的公司。”暂且不说这种预测能否成真,但从目前来看,互联网的影响已经深入到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各个行业门类,一些传统的文化行业受到了很大冲击。但是在带来冲击的同时,互联网也为文化产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
传统文化行业中,出版业是受互联网影响最大的一个行业。出版一份期刊不仅周期长,发行范围也相对有限。但是同样的内容在网络上传播,效果就会有很大的不同。据同方知网常务副总经理单清龙介绍,通过中国知网进行传播的社科类期刊约有7000种,其中有1000多种期刊作者投稿后,一旦编辑决定使用,就可以立即在网络上检索到,这被称为优先数字出版。此外,由于网络传播的范围遍及全球,中国知网的内容不仅在国内可以看到,在国外也可以看到。“短短10余年,中国知网的数据库已经成为教学、科研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从这点可以看出数字出版和互联网的影响巨大。”单清龙表示。
同样,由于受到互联网等因素的影响,实体书店的经营也遇到很大的困难。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去实体书店买书,取而代之的是去当当网、卓越网淘书。除了购买上的方便与优惠,归其原因还在于互联网能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有针对性的推荐、快速的检索以及丰富的种类选择。当当网总业管部总经理谢志宁表示,长期数据的积累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精准地定位消费者的需求,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营销做准备。这些都是实体书店所不具备的优势。
另外,在视频传播方面,互联网发挥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近期引发全民热议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即是由网络传播创造的文化热点。可以说,互联网已成为年轻人使用的主要媒体渠道,一部视频动辄上亿次的观看量,足见互联网传播的影响力之大。对此,爱奇艺市场部副总裁陈剑峰表示,互联网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更多的可能性。不过,作为互联网公司,在给观众传播大众喜闻乐见的主流文化之外,在内容层面,也需要更重视节目的文化价值。
在互联网与文化产业融合过程中,如何管理互联网文化是业界人士十分关心的问题。对此,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庹祖海表示,互联网文化的正常发展要靠制度保障。在网络管理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把管理理念调整好,应用新的管理思路和方法,使网络为社会进步发挥应有的作用。
金融与文化有待进一步融合
关于文化产业与金融的融合,有人说,金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血脉。也有人说,金融是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的血液。在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副巡视员施俊玲看来,不管是血脉还是血液,都足以说明金融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新时期,文化产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没有金融的支持是万万不能的。施俊玲表示,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说,财政的支持是非常有限的,只能起到引导、引领和锦上添花的作用,而不是雪中送炭。而市场化的投融资与之不同的是,可以促进资金融通,哪个地方需要资金,国家政策支持、引导哪个产业,资金就要流向哪个产业。
近几年,相关部门非常重视文化金融的发展,2010年,九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在此意见的指导下,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业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仅工商银行对文化企业的融资余额就达1440亿元。据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副行长张展介绍,与工商银行合作的客户既有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有很多中小企业客户。对于中小文化企业,工商银行比较重视集群化发展,并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创新、政策倾斜,至2013年底,与工商银行合作的中小文化企业已经达到4000户。
尽管金融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是文化企业融资难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文化企业代表,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对文化企业融资现状深有感触,他表示,一方面是社会上存在大量资本想要投入到文化产业,一方面文化产业需要大量的资本注入,本是两厢情愿的事,但是在运作过程中却阻碍重重。在金融与文化产业融合的过程中,金融机构和文化企业还需要继续努力,不断摸索。
培养复合型人才很关键
作为全国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行业的“排头兵”,近些年,北京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创造的增加值由2005年的674.1亿元增至2013年的2406.7亿元,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9.7%提高到2013年的12.3%,居全国各省区市的首位。另据初步统计,2013年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实现收入10022亿元,同比增长7.6%。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与北京重视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密不可分。
北京市文资办主任周茂非在总结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经验时表示,人才是文化产业的创造者、经营者。随着北京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市场中优秀的文化人才不断涌现,但体制藩篱依然存在,国有体制内的单位转企改制时间短,人才市场化程度不高;民营企业也存在市场人才储备不足,特别缺乏高端原创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等,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依然存在。针对这一问题,北京专门开设文化产业高级人才研修班,建设文化创意人才基地,希望为文化产业领军人才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沈卫星也表示,优秀的文化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力。“在对文化企业进行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文化产业领军人物必须是复合型人才,既要懂经营,又要懂文化;既要掌握国内需求,又要了解国际市场。尤其是在跨界融合将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新趋势的情况下,对文化产业领军人物以及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会变得更高。”沈卫星说。
相关链接
1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具有高知识性、高增值性和低消耗、低污染等特征。依靠创新,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改善产品和服务品质、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也可以催生新业态、带动就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会议确定了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是加强创意、设计知识产权保护,健全激励机制,推进产学研用结合,活跃知识产权交易,为保护和鼓励创新、更好实现创意和设计成果价值营造良好环境。
二是实施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人才扶持计划,支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创意设计与经营管理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让更多人才脱颖而出。
三是以市场为主导,鼓励创意、设计类中小微企业成长,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创意、设计服务领域,设立创意中心、设计中心,放开建筑设计领域外资准入限制。
四是突出绿色和节能环保导向,通过完善标准、加大政府采购力度等方式加强引导,推动更多绿色、节能环保的创意设计转化为产品。
五是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和金融服务,用好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