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10日 13:0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会长张斌 中国经济网记者裴小阁/摄
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文化方面高屋建瓴地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这是一个极其深刻的判断,是从民族的延续和国家的灵魂高度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
陈寅恪先生在上世纪50年代断言:“文化关乎民族的盛衰”,如同没有血脉的生命是不可能生长延续一样,没有文化的民族同样是不可能生存壮大的。
中华民族是历史形成的命运共同体,维系这个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纽带是文化认同。这种文化认同,随着历史的进程而不断加深加固,构成了中华文化的血脉和中华民族的血脉。
我们应当珍视自己的文化血脉,自觉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中华文化。《吕氏春秋?达郁》说:“血脉通也,筋骨固也”,文化血脉对于民族强盛的意义十分重要。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如果说,科技和工业代表硬实力,文化就代表软实力。近代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没有科技,一打就败,但是没有文化,不打自败。正是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深刻认同,中国人民在民族最危险的时候,才能够万众一心,奋力拼搏,实现民族的解放。今天,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化更应该是重中之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物质的,更是文化的,精神的,这是民族复兴的根本,我们时刻不能忘记。
文化产业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任务之一。
我作为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会长、文化产业领域国家级协会的负责人,在学习本届政府工作报告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中,对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进行了思考,有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文化产业界应当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但不能单纯以经济效益论成败。中国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一部分,始终要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我们的文化产业企业家和从业人员应当自觉践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美国等西方国家所谓的“普世价值观”正是通过产业化的文化商品,不断向全球输出,既有可观的贸易收入,又能影响人心。这就说明价值观传播与文化产业发展并不冲突,只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国有文化企业的主导,引导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释放文化创作活力,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二)应当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
在去年两会上,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转变政府职能是本届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中最大的亮点。政府职能转变了,就要求社会力量必须及时跟上。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更好发挥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行业协会作为社会组织,应当是独立的,不依附于政府,而是配合政府,参与社会管理和国家治理,推动产业发展。去年我在美国参加第一届东西方慈善文化论坛,与美国前财长保尔森、洛克菲勒基金会主席等交流中,觉得西方国家社会组织高度发达,在整个国家治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很受启发。
我认为,在新的形势下,社会组织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建设者,社会组织应当成为有效解决社会矛盾的稳定器,推动社会发展的促进器,凝聚社会价值的传播器。社会组织的及时介入和发挥作用,能以高效率实现与政府的配合,提高社会自我修复能力,满足公民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稳定,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
具体到文化产业领域,由于文化产业涉及行业门类众多,各地发展水平不一,一直缺乏全国性的行业协会进行组织协调、统领发展,2013年成立的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就肩负着协调、推动、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的历史使命。今后也将团结全国的文化产业界人士,矢志不渝,为实现这一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
(三)中国文化产业必须走上国际舞台进行竞争
当今世界是多元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各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深入。中华文化复兴的标志应当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显著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应当传播到全世界。
因此,我特别赞同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快文化走出去,发展文化贸易,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我本人和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也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搭建高层次的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帮助和支持中国文化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我认为,只有在国际舞台上证明了自己,才能说中国文化产业真正实现了大繁荣大发展。
去年,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代表中国担任第10届蒙特利尔国际游戏峰会主宾国,在国际平台上展示、推广中国动漫游戏产业,赢得主办方和参加者的一致好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也专门派出政府代表团出席活动。加拿大魁北克省国际关系和对外贸易厅厅长让?弗朗索瓦?里瑟先生及魁北克数字联盟主席斯蒂芬?达斯图先生在主宾国招待会上对协会组团参加峰会表示由衷感谢,同时表示:“世界级文化活动离不开中国元素,峰会10年来首次设立主宾国就邀请了中国,事实证明,这一决定非常正确”。
今年,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受文化部委托,又将组织国内有代表性的文化企业参加南美第一届文化产业博览会,这是南美10国首次共同主办文化产业领域的洲际会展活动,也是中国与南美历年来层次最高的一次产业交流活动。
今后,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将通过信息交流、投资合作、会展活动等多种形式,为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服务,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需要实实在在的政策扶持
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我认为,中国文化产业要在2020年前实现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必须有强有力的、实实在在的政策扶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十七届六中全会也首次以“文化”为主题进行了研究。现在的文化产业不缺少关注,但还需要实际的政策措施。
无论是文化企业,还是产业协会,发展的时间都还很短,在资金、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迫切地需要出台明确的支持性政策。在去年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开展的会员调查中,65%以上的会员企业都表示,希望出台文化产业的专门政策,在上述领域解决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特别是文化和金融的结合十分有必要,利用金融杠杆推动产业是现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与传统产业相比,文化产业的核心资产是知识产权、传播技术、文化内容等无形资产,固定资产低,抵押物少,导致很多优秀文化企业和项目难以得到银行资金的有效支持,极大地限制了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在文化金融领域进行创新,针对文化产业的特点提供金融支持和保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要“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源相结合。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因此,在进一步激励现有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产业支持力度的同时,如果能够成立专业化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银行,通过发挥金融资本的杠杆作用,推动文化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打造金融与文化产业的综合服务平台,增强文化市场主体竞争力,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将对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正在积极协调,推动筹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银行,成立首家以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为主的金融机构,为文化产业金融服务开创新的模式。
(作者张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