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29 西部网
陕西怎么提升文化软实力,怎么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政协陕西省十一届一次会议的小组讨论中,委员围绕这些话题展开“交锋”,激烈程度不亚于一场辩论会。
“这几年随着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像文化产业这类的虚拟经济飞速增长,吸引了大量的投资,甚至连很多搞实业的企业,都把钱往这些方面投,反而忽略了本业。”汉川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易忠华委员说。
陕西通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明耀委员也认为,实体企业不应该一窝蜂的去从事自己不熟悉的产业,“专业的事应该交给专业人士去做”。
而陕西省城市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张涛委员认为,文化产业应该是陕西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但令人尴尬的是,号称文化大省的陕西却称不上文化产业大省。他认为,造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在于陕西缺创造性的文化项目。“现在搞文化产业,只停留在‘挖’老祖宗的东西上,而缺乏文化创意。”
致公党陕西省委会筹委会副主任姜波委员则认为,影响陕西文化创新性的根本原因在于现行教育体制,只重视考试分数而忽略了对学生艺术情操的培养,导致学生走上社会后缺乏创造力。他认为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重视民间的力量。“真正的创意不是诞生在产业园区,而是存在于民间的各个角落。”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苏秦委员认为,虽然陕西这几年文化产业发展可圈可点,但陕西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科技资源并没有被充分利用,未来的增长空间还很大。为此她建议,省上能够统筹现有文化资源,使文化发展能够与科技、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创意文化产业链,而不是简单生产文化产品。(记者 敬泽昊)